机构预测:15年后,一线城市20万、二线城市5万,可能吗?(二线城市房价)

时间:2023-08-29 23:23:40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中国房价行情网监测的数据显示,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平均房价已经超过7.第二梯队的房价水平在10万元-17万元,主要是现在的新一线城市,当然15年后,这些城

今天和明天的房价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已经高得离谱了。 中国房地产市场网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平均房价已经突破7.25亿元每平方米。 全省测试的316个城市中,平均房价在2亿元/平方米以上的城市有21个,平均房价在1亿元/平方米以上的城市有81个。

此外,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底全省商品住宅均价高达10720元/平方米。 需要注意的是,到2020年底,城镇人均年结余资金只有1亿元左右(可支配支出3.2亿元除以年度支出2.1亿元)。 这意味着一个人辛苦工作一年的存款只够订一套1平方米的房子。 如果你订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100年。 虽然是一家三口共同努力,但至少也需要30年的时间。 这是平均数据估计的结果。 要知道,实际情况可能比这更严重,因为财富分配遵循“28定理”。 换句话说,现实中,有更多的人买不起如今的高层楼市。

金融专家朱云来曾表示,当前全省30多个重点一二线城市,如果居民不早点买房,按照目前的房价水平,90%的人人们将买不起房子。 现在很多人还是有能力买房的,虽然大部分都是“以旧换新”,用原来房子交易后的资金作为首付买车。 如果是一个普通人想白手起家,用自己的工资在一二线城市买一辆汽车,那几乎是和登天一样困难。

我们用详细的数据分析得出“房价太高”的推论,但总有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专家学者喜欢“为高楼市场站台”。 北京工业大学院士董帆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表示现在的房价不高,有些人抱怨因为自身问题买不起房; 社科院专家倪鹏飞此前也曾表示,房价过低不利于社会变革,不利于家庭斗争。 寓意是“房价越高越好”; 据悉,房改专家孟晓苏也是高层入市的“支持者”。 在他看来,楼价下跌是好事:一方面可以抵御通货紧缩的压力; 家庭财富的增值; 金融专家吴小平建议,年轻人要勇敢地借钱买车。 他坦言,“如果你还想在大城市生存,不想沦落到城市最底层,那么买房越早越好。”

据悉,仍有不少专家和机构被开发商“充电”,六年来一直用老套观点“捍卫高层市场”。 在他们的世界里,房价不可能回落。 老百姓买房越早越好,买晚了只会后悔。

二线房价城市有哪些_二线房价城市排行榜_二线城市房价

二线城市房价_二线房价城市排行榜_二线房价城市有哪些

这不,最近,有机构“15年后一线城市20万,二线城市5万”的预测在网络上炸了。 除了吸引数百万人观看外,还吸引了很多刚需房子的购房者。 的“斥责”。

该机构发布的2035年楼市预测图显示,15年后,房价最高的城市将是上海和广州,平均房价为每平方米27亿元,其次是北京,为25亿元。每平方米,这是第一梯队。 高层市场水平;

第二梯队的房价水平在10亿元至17亿元之间,主要分布在当今的新一线城市。 事实上,15年后,此类城市也将有很大概率晋升为一线城市。 该梯队中房价最高的是上海,将达到17.25亿元/平方米,其次是北京,为14.25亿元/平方米,然后是北京和上海,房价为12亿元/平方米;

第三梯队是沿海省会城市和主流二三线城市,平均房价在5亿元至10亿元之间。 上海、福州等城市房价10亿元,苏州、宁波达到9亿元,青岛8亿元,武汉7亿元。

第四梯队通常是省会城市和一些独立中心城市,主要是北京、济南、合肥、东莞、海口、郑州、无锡等城市,房价普遍在6亿元以上。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看完机构对15年楼价的预测,我感觉自己的人生已经失去了努力工作的意义——努力工作买不起房子,努力工作也买不起房子无需辛苦工作。 高楼市场辛苦了半辈子,但最终的结果可能还是买不起房。 还不如从一开始就过得热闹,每三天就享受现在。

该机构预测,15年后,一线城市将有20万,二线城市将有5万。 是否可以?

对此,房地产专家朱海滨给出了自己的想法:不太可能。 他认为,未来15年中国房价平均下降幅度不会超过房贷基准利率。 事实上,一些大城市的涨幅可能略低于房贷基准利率。 虽然预估为最高基准利率的6%,但2015年仅为2.4倍。看来楼价的预测增速低于这个数字——我们将机构预测的楼价与2015年的楼价进行比较。 2020年除外,得到的结果基本上是3.75倍。

二线房价城市排行榜_二线城市房价_二线房价城市有哪些

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该机构使用的3.75倍的数字实际上是我国过去15年的货币增长。 在朱海滨看来,房价下跌与货币增长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线性相关。 由于农用地供应困难,城镇化进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房地产专家看来,分析未来15年楼市走势,需要分析人口流动、土地供应、货币增长等多重因素,而实际上最重要的还是行政调控。 如果新政仍然处于高压态势,所有这些基于房地产相关激励的基本面分析当然是站不住脚的。

对于专家的观点,我们还是比较认同的。 我们仍然指出,中国最难预测的可能是年中的房价。 一方面,楼市与人口、金融、经济、住房供应、资源集中、产业发展等有很大关系,其实最重要的是新政策。 另一方面,中国地大物博,南北差异巨大。 全省有610多个城市。 每个城市的级别不同二线城市房价,供需结构不同,新政策的实施也不同。

基于以上两点,试图用一个“固定公式”来准确估算15年后的房价,我们认为纯属无稽之谈。 至于应用公式估算的数据,无法验证。

如果我们必须评估该机构的预测,我们认为这不太可能。 只有一一分析影响房价的三大因素,才能得到答案:一是供需关系发生逆转。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年来全省平均房价下降了3.4倍。 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我国近15年来住房严重过剩所致。 2005年,全省人均住房面积仅为10平方米。 但到2020年底,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39平方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据悉,易居研究院和社科院的报告均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商品房已进入“供小于求”的局面,这无异于宣告:我国商品房市场将回归健康稳定发展时代;

二是下半年城镇化发展缓慢。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3%。 即使距离80%的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但业界公认的时间差是10-15年。 但众所周知,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下半年,下半年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展将放缓。 这在人口转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2019年之前的20年里,全省有2.64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二线城市房价,平均每年有132万人“进城”,但2020年农村人口只剩下1000万。 转移到城市。 除此之外,社科院预测,未来10年,全省仅有8000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这意味着未来1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至少提升10% 。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15年的城镇化发展似乎有利于房地产的发展和房价的下降,但效果已经明显不足;

三是土地财政。 近两六年来,全省90%以上的城市依靠农地流转费作为主要财政来源。 但近年来,随着国家监管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城市主动摆脱对农地财政的依赖。 除此之外,未来随着房产税、空置税、房东税等长效机制的出台,农村土地财政对房地产的带动作用将越来越小。

二线房价城市有哪些_二线城市房价_二线房价城市排行榜

虽然很难回答未来15年全省主要城市房价的真实数据,也很难回答未来5年房地产的发展趋势,以及房价的基本走势,我们觉得已经可以“下定论”了——除了中央媒体发声回应外,8个部门也发声“定调”。

中央媒体发声回应:7月26日,中央媒体新华社发表题为《房价合理是城市竞争力》的评论文章。 坚定不移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他还坦言,“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合理的楼价是一个城市的竞争力。 在哪里”。

二线房价城市有哪些_二线城市房价_二线房价城市排行榜

二线房价城市排行榜_二线房价城市有哪些_二线城市房价

传达的信号再清楚不过了。 今后,我们要千方百计保持楼市合理,帮助解决城镇新居民、年轻人的住房问题。 事实上,这是建立在“房子不是用来炒的”的基础上的。 基于短期调控的主基调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我们自然可以得出“房价不能大幅波动”的推论。 因此,从中央媒体的反应来看,15年后的房地产市场可能更符合民生需求,楼价水平完全与亿万人收入挂钩。 众所周知,近15年来,全省楼市迎来了普遍上涨,完全像一匹脱缰的野马。 从这次中央媒体的回应来看,已经基本断定未来15年的楼市绝不会像过去那样疯狂发展。 此后,上述机构对2035年楼市的预测便不攻自破。

二线城市房价_二线房价城市排行榜_二线房价城市有哪些

8部门发声“定调”:7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持续治理规范治安秩序的通知房地产市场,明确强调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较好。 随后,多地积极响应,出台房地产调控新举措。

不得不说,此举具有为房价“定调”的作用:房地产市场必须常年处于平稳健康发展的状态,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三稳” 。 据悉,房地产市场常年调控也将有助于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向纵深发展和构建。 简单来说,未来房价将在八部门常年联动调控下逐步告别“疯狂消费”时代。 当前时期,国家在金融、土地、生育、育儿、教育等方面的强烈变化,本质上是在引导大家理性购房。 有利于遏制楼市非理性下滑。

摘要:无论是房地产专家朱海滨的反驳,还是基于供需、城镇化进程、土地财政三个基本面的分析,还是中央媒体的直接回应、八部门的联合行动,定调后,我们没有理由相信未来15年我国房价将继续快速下降。 准确来说,未来15年楼市将持续下跌3.75倍。 因此,最好不要把相关机构近乎“耸人听闻”的预测放在心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