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导演北上20年:从扛把子到干饭人(2012港片)

时间:2022-10-25 09:07:23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无可否认,陈可辛(右)是至今为止,北上的诸多香港导演里,成就最高的一位。而杜琪峰和许鞍华,则频频地北上又南下,始终解决不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内地电影市场狂飙突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徐源(电影记者、影评人,原《电影世界》总编,《大众电影》副总编。),原标题: 《香港导演北上20年:从扛领头到厨子|徐远专栏》,头图来自:《把电影做好》剧照

从《少林寺》到《长金湖》,香港导演一直是中国电影产业升级之路上的先行者。2022年,这部炙手可热的国庆档,四部大片中有两部出自香港导演之手。他们的手艺又快又漂亮,他们一直把自己当作工人而不是艺术家。与大陆同行相比,他们更听话,听话,不挑食,不惹事。因此,在“新主流商业片”日益成熟的军事价值中,香港导演至少占了一半。

——《枪手稿》主编徐远

1

2022年国庆银幕上,有一部新疆题材电影《平凡的英雄》,导演是香港人陈国辉;还有一部《搜救》,故事发生在东北长白山,导演是后来的另一位香港人张国荣。主要合伙人罗志良。

包括较早的《海之尽头是大草原》(内蒙古/尔东升导演)、《一处处家》(云南/徐宏宇导演)、《黄金时代》(黑龙江/徐鞍华导演) ,香港导演们已经“接盘”到祖国的东西南北边疆。

2012港片_港片推荐_港片电视剧

陈国辉在前作《烈火英雄》的片场2012港片,《平凡的英雄》一般是它的伴奏。

在选题和制作上,他们显然比很多内地同行更加敏感和勤奋。从结果来看,香港导演的努力也一目了然:迄今为止票房最高的国产电影中,前10名中有4名来自香港导演,前20名中有7名来自香港导演。

港片电视剧_港片推荐_2012港片

蛰伏多年后,尔东升又执导了一部少数民族题材。/《海的尽头是草原》

而且,鉴于银幕数量和票价一直在大幅上涨,票房金额的绝对值没有什么参考价值。相反,我们应该看到,从引爆全民的《少林寺》(1982/张心妍),到确立“大年三十”概念的《洪范区》(1995/唐季礼),从港式动作可升级美式特效《功夫》(2004/周星驰)到《捉妖记》(2015/徐承义)的证明,与好莱坞A级动画流程完全同步,从重启红色经典《智取虎山》(2014/徐克)到新题材的定义大片《红海行动》(2018/林超贤),

2

在“重开”之前的时代,《三笑》和《绝世佳人》已经是内地观众少见却又喜爱的热门娱乐产品。但是,当时很多从上海搬到香港的电影人,只能在港九两地的片场,拍各种帝王、将军、才子、美女的故事。

港片电视剧_2012港片_港片推荐

1982年香港左翼导演张馨妍执导的《少林寺》至今仍是国内票房最高的电影。

1980年代,李汉祥、张馨妍回到大陆。他们借助大陆的自然风貌、文物古迹,以及一群幕后人员,分别执导了《圆明园》和《少林寺》,瞬间轰动了全国。后者,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粗略估计有超过3亿或4亿的影迷,它仍然是历史上票房最高的国产电影的事实上的记录保持者。

此后,一直到世纪之交,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徐克、王家卫、许鞍华、陈嘉尚、刘振伟、周星驰等一批香港导演,在内地拍摄了多部经典作品,如《东邪西毒》《新龙客栈》《西游记》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当时也有内地国有电影制片厂参与合拍、合拍,但归根结底,这些片子在气质和合拍方面还是“港片”。身份,他们的主要市场也是“港片”。在香港、台湾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

港片电视剧_港片推荐_2012港片

1994年,《东恶西毒》在陕西榆林完成拍摄。

随着2003年CEPA(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协议)政策的实施,内地与香港合拍电影享受一系列优惠,纯港产电影不再占用配额进口电影。伴随大跃进而异军突起的多厅影院,内地电影市场开始复苏并进入井喷状态,香港导演立即成为业内抢手的资源。

一起,许多经历过香港电影业繁荣和严格训练的电影工作者:编剧、制片人、摄影师、剪辑、武术、武术、飞车特技……成为新兴内地电影业的大师。男人,红人。

一时间,华谊兄弟、保利博纳(现“博纳”)、光广传媒、奔腾小马、乐视网等民营企业,甚至中影、上影、宁夏电影制片厂等国企,都纷纷投入周星驰、陈家尚、吴宇森、刘振伟等香港导演受邀担任嘉宾,不仅让他们成为影片的主创,还深入参与了企业管理、项目开发、人才等核心事务训练。

港片推荐_港片电视剧_2012港片

1990年代,来到北京拍摄《武林冠军苏琪儿》的陈嘉尚(左),进入合拍时代后,曾一度受到各家电影公司的青睐。

原因也很简单。与绝大多数内地同行相比,香港导演不仅在创作上更了解商业类型片的规则,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拍摄和剪辑中,香港电影人有“快而美”的能力。“品质优良,不超支,不逾期,省钱又听话。

尤其是动作片,放眼世界,就连好莱坞也经常邀请香港团队来主持大局。要知道,香港队有无穷的创造力和勇气去争取一系列的设计和实现,比如套路、拆路、翻跟头、钩子、蹦床等等。

3

就这样,这20年来,《七剑》(徐克)、《墨袭》(张志良)、《画皮》(陈嘉尚)、《赤壁》(吴宇森)、《大名鼎鼎》 (陈可欣)、《十月围城》(陈德森)、《锦衣卫》(李仁刚)、《狄仁杰系列》(徐克)、《西游记》(郑宝瑞)、《猎妖系列》 》(徐承毅)、《西游记》(周星驰)……古装动作大片几乎成了香港导演的私人场所。

港片推荐_2012港片_港片电视剧

吴宇森集结中国、香港、台湾、中日韩全明星,在东亚国家打造“赤壁”,虽然口碑不佳,但依然畅销。

然而,不争的事实是,随着时代巨轮的过去(或者说“翻车”),新一代观众的口味发生了重大变化,再加上接班人的匮乏。动作明星,“港式”服饰 电影的市场表现每况愈下,《狄仁杰》三部曲就证明了这一点,从一鸣惊人到平淡无奇。

徐克本人变化很快,他翻拍的红色经典《智取虎山》(即《临海学园》)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好评和掌声。随即,他领导了结合爱国主义、港式动作设计、美式大片场景的全新主旋律制作线。此次升级为当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产生了最具侵略性和最受欢迎的类别。

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则是以叶唯心和甄子丹为主要合作伙伴的《叶问》系列。这套经典、传闻、前传,一个接一个,其实保留了很多“老香港味”。剧情也与当下的中国现实缺乏联系,但毕竟不是苗原的远古时代,更重要的是,它的“打鬼”题材依然迎合了当下重要的社会心理,因此成为了当今少有的港片老片寡妇。

当然,时尚动作片仍然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20年来,成龙、陈木胜、邱丽涛、麦朝辉、庄文强、梁乐明、卢建清,前期的叶伟新、前期的林超贤,制作了多部警匪片和冒险片.

不过,这些电影虽然大多是“内港合拍”,但很大程度上还是传统港片的延续,很多故事仅限于港九地区(虽然也有完全在内地拍摄)。,所以虽然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它甚至应该说是“中型片”中的佼佼者,还有《冷战》《窃听》《炸弹卫士》等多部代表作,但不得不说,这批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成为市场的主流,也没能形成一种文化现象——一句话,没能“脱身”圈子”。

总之,“动作片”是香港导演最重要的手艺。就连王家卫、陈可欣、许鞍华、陈果等知名艺人,在内地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的前提下,也忍不住拍了自己的电影。动作/战争电影。而《宗师》、《正名》、《明月何时来》也展现出与老港片截然不同的气质,尤其是内地演员和港星的混搭,不再投机取巧。不情愿的。

4

然而,香港电影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玩电影”。在香港电影40年的黄金岁月中,商业“笑片”、“赌片”、“咸片”取得了显著成绩,而“文艺片”也一直顽强地保持着一席之地。

港片电视剧_港片推荐_2012港片

香港电影界一直有“剧团的忠诚”。《三公子之剑》和《十月围城》均被命名为制片人(徐克、陈可欣),为该项目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在片场承担了更多的导演工作。

但是,由于今天的国情,很难演狗屎或无厘头的喜剧,年幼危险儿童的题材也彻底消失了。风月影只能低头。唯独王晶还在“黑暗陈仓”中,却继续表现出疲惫。赌片(《澳门》系列)和英雄片(《追龙》系列)的灵魂之光。

有点让人意外的是,在众多北上的香港导演中,陈可欣成为了堪比徐克的成功典范。如果说他进入内地后的早期作品《如果爱》和《姓名证》仍然是老港片逻辑的拓展升级,那么后续的三部作品《中国合伙人》《亲爱的》《赢了》而《冠军》曲则深陷当代中国,彻底剥离了“港片”的属性。

2012港片_港片推荐_港片电视剧

不可否认,陈可欣(右)是迄今为止北上最有成就的香港导演。/《亲爱的》剧照

算上他最优秀的两个学生曾国祥和徐宏宇,他们交出的《七月与安生》《青春的你》《喜欢你》《一点一滴的家》,同样具有高度的大陆写实感。就这样,师徒三人开创了“华语大片”领域重要的优质剧种。他们深入现实,提炼问题,照顾到时代的尺度和锐度,甚至胜过不少大陆导演。

相比之下,港片三位图腾级导演至启峰、许鞍华、王家卫,北上却并不顺利。低收益的王家卫,严格来说,是银都投资的。我做了一部《宗师》,虽然质量还是不错的,但不得不说并不比他90年代的作品好。而杜奇峰和许鞍华则经常南北奔走,无法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

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以杜启峰和许鞍华(其实应该加上陈果和关锦鹏)这样的人才,在内地电影市场全面繁荣之后,他们至今取得的实际成绩与他们本应取得的预期成果相去甚远。太远。

但是,我们也很清楚,在当今时代,出于兴趣和立场,杜和徐真的只有左右,不能像他们的好朋友徐克那样。“该领域可能会完全退居二线,这确实是情有可原的。

5

大陆电影市场风起云涌,从2003年开始,整整20年。

第五代、第六代纯大陆血统的导演骨子里,依然是高品质欧洲电影的信徒。在相当程度上,他们仍然是大陆电影或华语电影的代言人。当我们梳理电影史,或者当我们需要中国在国际上竞争的时候,张艺谋、陈凯歌、娄烨、贾樟柯、王小帅、刁亦男、管虎还是有责任的。

至于比他们年轻很多的后世大陆导演,虽然半数以上还挂着“北电血统”的标签,但显然他们的学徒过程非常复杂。港产动作片和喜剧,韩国犯罪片,日本小清新,欧洲硬核艺术片,各种好莱坞商业片,甚至宝莱坞作品,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而他们创作的初衷和目标也截然不同。

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徐峥、吴京、贾玲、陈思诚等票房金童,表现出色,执导过。虽然他们普遍表现出混合而不是纯粹的导演技巧,但他们并没有太多“扭曲”。就像导演一样,因为数字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一举成为电影市场乃至中国文艺领域的佼佼者。

港片推荐_港片电视剧_2012港片

徐峥、吴京、陈思诚、贾玲等演员导演现在是电影市场的主要龙头。/《囧妈》剧照

与五六代相比,这个更年轻、更主流的群体是内地电影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大街上津津乐道的各类“热门”电影也都是他们出品。或者说,是他们,而不是其他人,在为时代说话,为大众打开眼界。他们的作品呼应、抚慰、总结了当今中国人的爱与恨、欲望与焦虑、价值观与潜规则。

相比之下,曾经无限火爆的香港导演,这些年却逐渐被边缘化。徐克、林超贤、刘伟强虽然拍过很多大片,但价值主要体现在“手快”和“做工”。好”在技术层面上。

相比之下,原本和谢晋、张艺谋有着同样“国民导演”气质的陈可欣,却在慢慢变难。“夺冠”是鸡毛,“李娜”估计是胎死腹中。最近,他甚至承认“三年的时间都浪费了”。对于像马伟豪、马楚成这样的一群香港硬核导演来说,“大陆故事”和“大陆话题”仍然隔着一层毛玻璃。

2012港片_港片推荐_港片电视剧

曾经炙手可热的彭浩翔(左)在如今的电影市场上几乎销声匿迹。/《春娇与志明》剧照

如今,林凌东和陈木胜已经去世,而曾经指挥风雨的彭浩翔、陈嘉尚、刘振伟也几乎退休了。在香港著名导演中,考虑到表达和市场,似乎只有邱立涛还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勇往直前。当然,也有少数年轻人完全回到“纯港片”的小宇宙,专心拍本土低成本粤语文艺片。

然而,当我们看到黑犯罪工作的尔东升也拍了《我是路人甲》和《大海尽头是草原》,而庄文强拍了《无双》,王晶拍了《追逐》龙》,曾国祥拍过《少年时的青春》,至于周星驰,他还在为新片做特效,等到《冷战》系列还要继续拍……你会发现你善于应变,专心工作,充满活力。顽强的香港导演虽然没落,但依然是中国导演中的精英力量。

港片推荐_港片电视剧_2012港片

在《黄金时代》的片场,许鞍华一直在拍电影2012港片,不为外界所动,这也是香港电影的精神。

然而,那些港片最迷人的元素:市井里的人情味、现代都市风范、爱与正义的困境、庙宇与江湖的永恒之战、毫不掩饰的活力与乐观,在今天的大陆电影或香港电影中,它们已经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创作中的“灰度”越来越少,“港味”越来越没用。

6

借时借地,香港成为东方明珠。

1970年代中期以后,香港电影的异军突起,其实是很多内地电影人从上海搬到香港的结果。比如邵逸夫、洪金宝、周星驰其实是宁波老中青三代人,而李汉祥是辽宁人,胡金泉是北京人,成龙是安徽人,王家在上海,许鞍华是中日混血儿,许可和陈可欣分别来自越南和泰国的华侨家庭……这些信息对于香港影迷来说无非是常识。

因此,中国电影的创作中心从1930年代和1940年代的上海转移到了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香港、西安、台北和北京,今天集中在北京朝阳区。福建张艺谋、陈凯歌、湖南冯小刚、山西贾樟柯、宁浩,上海娄烨、徐峥,北京吴京、陆扬,贵州毕干、饶小智……北方其实是一个历史循环。

所以,所谓“香港导演北上”其实只是一个假命题,一直是电影界的日常。权力和资本已经决定了电影人必须像牧民一样继续前进——不仅要在太空中寻找生产基地,还要在创作中寻找新的话题:什么时候在香港,什么时候拍荒诞和年轻和危险的;等他们到了北京,就该开枪无畏的牺牲,即使远在天边也要受到惩罚。

功夫片、警匪片、言情片、搞笑片、言情片、赌博片、鬼片……从197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港片”辉煌近40年(包括更早的邵氏和电猫时代)60年),连同金庸、亦舒、倪匡的小说,以及历代帝王皇后的脍炙人口的歌曲,“香港流行文化”已经辐射了数百个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这是“亚洲四小龙”时代经济繁荣的结果,也是开放包容、百花齐放、东西方融合的结果。

正是时代和环境,让香港这片小土地上涌现出一大批电影导演。他们中的许多人高中毕业后进入工作室当学徒。导演的身份逐渐提升为导演,他们自觉地按照A组和B组的配置,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快、省钱地拍片(甚至七、十天)。在他们的嘴里,从来没有提到过艺术追求和审美风格。这些大话只是想把工作做好,拿到钱养家糊口。然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引起国际关注的电影现象或类型——“香港电影”——诞生了。

当经济重心逐渐北移,祖国大陆越来越繁荣时,电影候鸟也纷纷离开香港。他们传播了类型片创作的福音,培养了一批批演员和幕后工作者,制作了许多规模较大的动作片和古装片。内地电影媒体高度重视他们的高水准,让这些香港导演受宠若惊。之前不敢说的文艺理论和大师的名字,也开始武装他们的演讲。

然而,风雨已经吹散了。今天,“香港导演”的含义相当模糊。和“第五代”一样,无非是根据自己的背景对导演组进行方便的分类。它不再能与某个作者的表情、视频风格相关联。就连曾经光彩夺目的“港片”这个名词,对于年轻观众来说,不仅是陌生的,而且确实即将成为历史的入口。

在片场,我当时说广东话,但现在我说普通话。转眼间,香港导演大概会感觉到,再也没有“白手起家”的机会了。

“好电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