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疫情数据消息情况 保障独居老人、减少急诊等待时间、救助流浪者……一文了解上海防疫发布会

时间:2022-04-15 12:05:03来源:
导读文章来源:新浪新闻图片来源:Unsplash2022年4月15日,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介绍,...

文章来源:新浪新闻

2022年4月15日,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介绍,本轮疫情以来,上海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按照“应隔尽隔”要求,积极筹措本地密接人员隔离房源,从细从实推进转运隔离,尽最大努力阻断疫情传播链条

在密接人员隔离房源筹措方面,为做好本地密接人员集中隔离,各区想方设法,通过征集、腾挪、归并等方式,尽力做好房源储备目前筹集的房源基本可以满足当天生成的密接人员隔离要求

他表示:“在本市密接隔离房源筹集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还积极协调江浙两省提供房源在此,谨向兄弟省市的无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密接隔离场所管理服务情况方面,目前,上海市根据国家要求,对密接人员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居家健康监测”的措施因此,密接人员首先要到集中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各区会根据疾控部门提供的密接人员名单,对接隔离房源,合理设计转运路线,组织车辆闭环转运,确保密接人员安全转运到集中隔离场所

彭沉雷表示,集中隔离场所严格落实各项防疫要求,规范设置“三区两通道”,对消毒清洁、安全保卫、后勤保障、垃圾处理等方面也有严格规定同时,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管理,要求接种疫苗后才能上岗,工作期间集中住宿、封闭管理,并进行高频次的核酸检测通过上述措施,防止集中隔离点出现交叉感染,防止出现疫情外溢风险,防止发生安全管理事故

密接人员到集中隔离场所后,原则上落实单人单间,每天早晚测温,定期核酸检测此外,集中隔离场所还会尽力做好密接人员的生活保障,关注个人情况和需求,加强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防止发生生活服务保障不到位的问题

在集中隔离期间,如果密接人员核酸检测阳性,会被及时闭环转运到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集中隔离期满后,如果密接人员核酸检测阴性且无发热等症状,即可解除隔离,并闭环转运至居住地,落实居家健康监测

其间,居家做到“足不出户”,尽量“一人一室”,与同住人保持一定距离同住人“非必要不外出”,严格遵守“六个不得”居住地在本市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的,还应遵守相应管理规定

“密接人员隔离场所管理服务涉及到很多方面,我们会竭尽全力做好相关工作,确保隔离观察人员健康安全”彭沉雷说,“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也请广大市民监督帮助,提出意见建议,我们一定尽全力改进”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在会上通报,4月14日,上海市新增3200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1987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200例本土确诊病例中,2547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346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307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1987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中,19494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378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

截至4月15日9时:这次疫情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317115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267740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已排查到在沪密接的密接124738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124333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她介绍,昨天,全市本土病例出院543例、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8070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

老年人是疫情当中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怎么做好养老机构的防疫管理,有什么具体举措

“我们一直把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从严从紧加强管理”彭沉雷表示,对此,上海采取了几项主要措施

自3月1日起,上海要求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停止探视;3月10日起,实行全封闭管理,所有人员不进不出4月2日起,上海又进一步从严强化养老机构的物品物资和人员管理,禁止院外与院内人员私下传递物品,明确各类快递、物品必须严格消杀方可入院

其次,上海对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其中,工作人员每两天一次,老年人每周两次,有部分机构补充开展了抗原检测上海还加强了环境消杀,开展养老机构预防性消毒专项行动,特别是对重点部位、重点区域,加强消毒消杀频次,确保环境卫生

另外,在疫苗接种方面,一方面对于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上海通过积极引导,在征得老年人和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做到“能种尽种”另一方面,对养老机构工作人员要求“应种尽种”,对因各种原因未按要求接种疫苗的工作人员,全部调离一线岗位,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老年人的服务工作

同时,按照上海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工作方案(2021版),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及工作人员的中医药预防干预,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积极作用

“我们采取这些措施,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养老机构出现院内感染的风险,但客观地说也会对入住老人及其亲属带来不便对此,我们感同身受”彭沉雷说,“我们一直强调并始终坚持:封闭管理,但不阻断关心与关爱的通道”

40多天来,上海市养老机构一直在坚持“视频探访”制度,工作人员协助老人与亲属通过视频报平安、唠家常,很多机构把老人在机构内的生活场景拍摄下来,通过抖音和视频发给家属,慰藉思念、减少牵挂、消除不安很多机构也在符合防疫规范的前提下,开展各种各样的趣味活动,最大程度缓解老人的孤独和焦虑感

彭沉雷表示,以上的措施还将继续执行一段时间,请老人和家属继续给予支持、理解和配合如养老机构工作有不到位的情况,一旦接到反映和投诉,有关部门必将调查和处理

很多社区里有独居老人还有特困群体,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健康是否得到了保障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蒋蕊表示,在当前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头,社区里的独居老人、特困家庭受到的影响相对更大,尤其需要得到关心、关爱和帮助对此,民政等相关部门迅速出台并落实相应举措,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下的民生底线

针对独居老人,特别是高龄独居老人,或家人被隔离收治而暂时无人照料的老人等,开展摸底排查,掌握实际需求,组织力量给予帮扶

比如,针对疫情期间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很多街镇组织居委干部、社区志愿者,接力做好送餐服务,从社区食堂送到小区,再尽可能送到家中

各街镇普遍动员“老伙伴计划”志愿者、社区养老顾问、楼组长等,通过电话等方式,问候、关爱身边的独居老人蒋蕊表示,“我们也非常感谢很多年轻人加入了关爱老年人的队伍,帮助不会线上采购的老人买菜、配药”

另外,对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目前全市仍有500多名居家养老护理员克服各种困难,提供居家上门照护

针对特困家庭,民政部门加强救助供养,要求及时足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配备必需的防疫物资、农副食品、生活用品等,保障困难群众疫情防控期间的基本生活

上海市明确,对因疫情影响造成基本生活临时出现困难的群众,由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及时核实情况,给予临时救助;对因疫情造成重大生活困难的,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加大救助力度

针对近期蔬菜价格上涨的情况,上海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对象等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补贴

“尽管作了不少努力,但我们仍深感相关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还有进一步克服困难、改进提升的空间”蒋蕊表示,“当前本市的疫情形势仍然严峻,我们将持续关注独居老人、特困人员在内的重点人群,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帮助”

疫情期间,医院要求凭核酸报告,有时等报告要很久,如何让急诊更方便,避免患者等待时间过长

吴乾渝表示,为了保障市民群众在疫情期间的就医需求,我们要求各级公立医院原则上不停诊,急诊、发热门诊等重点科室必须要全力保障开放,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

考虑到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了确保广大患者的就医安全,防止交叉感染,尽可能减少对医院运行的影响,医疗机构会要求就诊患者提供核酸检测报告如果没有核酸报告或核酸检测报告超过有效时间的,医疗机构会尽快开展核酸检测,同时进行相关的医疗处置

吴乾渝介绍,如果急诊患者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置的,医疗机构应启动应急预案,将患者转移至专门的隔离缓冲区域,区域内配备有抢救治疗的设备设施药品,需要急诊手术的就在专用手术室立即开展手术救治整个过程中,不得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推诿拒绝、延误治疗

“为加快核酸检测速度,我们已要求医疗机构在疫情期间实验室24小时运行,增派人手、增加排班,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吴乾渝介绍,核酸检测一般要经过取样、一系列预处理、核酸提取、上机检测等多个步骤,需要一定的时间,也请患者理解上海会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流程,尽力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

这次疫情以来上海慈善组织募集了多少社会捐赠,主要使用在哪些方面除了慈善组织还有哪些公益力量参与

彭沉雷介绍,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上海社会各界爱心涌动、积极行动,尤其是基金会、行业协会商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各类社会组织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对接爱的资源

他透露,截至4月11日,本轮疫情防控社会捐赠收入已达3.37亿元,捐赠支出3.16亿元,其中资金支出1.45亿元,物资支出1.71亿元在积极开展募捐活动的同时,捐赠款物的使用也进一步得到规范

比如,上海慈善基金会发挥领头羊作用,募得善款1.16亿元,已支出8600万元,为有需要的社区提供价值近4000万元的行军床和多种抗疫物资;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上海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等主动为社区、学校配发防疫物资包,达3000万元;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上海仁德基金会等慈善组织,主动建立紧急求助志愿服务平台,为受困人士开展应急援助,解燃眉之急

彭沉雷表示,除了刚才提到的这些慈善组织,当下积极投身全市抗疫战场的社会力量还有很多,包括社会工作、心理咨询、医疗健康、应急救援等各类专业优势突出的组织,更有大量志愿服务组织和自发组建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汇聚在一起,服务在一线,成为这座城市筑牢抗疫屏障的强大助力

政府部门将进一步积极支持和引导慈善组织、民间公益力量依法规范开展慈善募捐、志愿服务活动,同时,严格按照慈善法等规定加强社会捐赠信息公开,用好每一笔善款,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共同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

一周前上海招募退役军人抗疫社区应急志愿者和医疗志愿者,请问进展如何目前已经集结了多少人,大概派往哪些领域开展工作

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邓小冬表示,广大退役军人在离开部队的时候,都曾庄严宣誓“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他们社会责任感强、组织纪律性强,有着不怕苦、不怕累、敢于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在历次灾害和突发事件中,退役军人都是一支重要的突击力量疫情爆发之初,很多退役军人在第一时间就主动报名参加了志愿服务工作

4月8日,上海向全市退役军人发布了社区应急志愿者的招募公告他透露,截至昨天,市、区两级共收到的报名9024人,编组成57支社区应急志愿者队伍,在各区就地开展包括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物资搬运等志愿服务

同时,考虑到一线医疗队伍急需增援力量,上海又专门针对具有医护专业背景的退役军人发出了招募公告,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集结和各项准备工作

到目前为止,向杨浦、虹口、静安等7个区派出了11支以医护人员为主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开展方舱服务和核酸检测等工作这支队伍中,有不少是参加过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援鄂抗疫等抢险救灾工作的同志

邓小冬表示,“让我们感动的是,因为年龄、社区封控等原因,一批无法到一线工作的老医生、老专家们主动请战,希望针对防控期间广大市民就医不便的问题,贡献一份力量为此,我们立即开发了在线医疗咨询服务平台,开展面对面的线上寻医问诊”

4月13日,平台正式上线,从这两天的运转情况来看,解决了不少市民在健康方面的咨询问题比较集中的包括,一些患有内分泌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者咨询服药问题;一些一线防疫人员,因过度劳累,引发膝盖、腰部等伤痛,咨询如何缓解;以及有一些市民因居家多日出现焦虑情绪等

“目前,我们共有73名医疗专家教授,每天分三班在平台上持续为市民提供医疗咨询服务”邓小冬介绍,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长征医院25位医疗专家,特别是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李兆申院士领衔的国内7位院士也加入到咨询队伍,在线上为广大市民提供医疗咨询服务

上海还有一些无固定住所的社会流浪人员,政府对他们有什么特别帮扶救助举措

蒋蕊表示,居无定所的社会流浪人员始终是社会救助工作领域高度关注的对象,因为他们流动性强,自身防护力比较弱,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市民政局第一时间出台相应措施,指导市、区两级社会救助机构,尽全力确保他们得到及时救助,确保他们身体健康和防疫安全

她介绍,当前上海市的社会流浪人员与传统意义上的流浪乞讨人员有一定差异从一些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比如因酒店旅馆封闭、高铁和公共交通暂停之后短暂滞留;也包括此前在工地、市场等务工场所居住,现因封控被要求离开,又一时找不到居住地的人员;三是来沪求职未果,又暂时不想离沪的人员

蒋蕊表示,对这些因疫情影响滞留而临时陷入困境甚至流浪的人员,政府的救助、关爱、帮助不能缺位

“我们将进一步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人员发现以后,要及时安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并做好环境消杀”她表示,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对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将及时转运收治对核酸检测阴性人员,针对其不同情况及需求做好分流处置

具体来说,对本市户籍或有居所的人员,帮助其返回居住地;对符合离沪条件且要求返乡的,资助其返回家乡;对有意愿在沪务工人员,帮助其联系相关适合的岗位;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劝导其到市、区两级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对于其他特殊情形一时无法分流的,由属地落实临时安置点,做好基本生活保障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