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音识别到语义识别,中间还有多长的路要走?(语音和语义的区别)

时间:2023-05-14 16:24:30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语音和语义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一个只会语音识别的机器来说,它不会去思考句子中的“他”到底指的儿子还是爸爸,事实上,它也“想不清楚”。但是通过

近期语音和语义的区别,科技圈掀起了一波竞价热潮。 博通对联发科的竞购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本周,苹果公司宣布竞购音乐识别软件 Shazam。 Shazam是一款通过手机耳机采集音频片段的软件,还可以识别音乐、电影、电视剧甚至广告。 那么苹果将这项技术与什么结合起来呢? 最有可能的是它的人工智能助手软件 Siri。

Siri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是AI技术的一大体系。 近年来随着定义和产业分工的更加细化,语言识别逐渐分为语音识别和语义识别两大语族。 虽然读音和语义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却有天壤之别。

打个简单的比方,语音识别就相当于人的眼睛,而语义识别就是大脑。 语音识别帮助机器获取和输出信息,所以语义识别就是识别和处理这些信息。

在这里,小编给出一个反例,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前面的话:

父亲体重太重,抬不动他的妻子。

问:谁称重?

父亲身体虚弱,抬不起妻子。

问:谁弱?

可以看出,这两个句子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 前面的“他”是指父亲还是父亲的孩子? 这对我们来说很容易,因为我们通过积累的知识可以清楚地知道:父亲举不起孩子,或者孩子太重,父亲举不动; 或子不重,父虚弱。 这是我母亲的耻辱。

但是,对于一台只能识别语音的机器来说,它不会思考句子中的“他”是指女儿还是妈妈。 其实它也想不清楚。 并且通过语义识别,机器会对看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从而给出正确的答案。

与语音识别相比,语义识别即使看似更深一层,所用的技术也更为复杂。

在这篇文章中,小编将为大家介绍自然语言识别在人工智能中的重要分支。

语音识别的历史

语音是最自然的交流方式。 自从1877年爱迪生发明唱机以来,人就开始与机器对话,而且主要是与人交流,而不是机器本身。

1950年,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在《心灵》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计算机器与智能》的论文,首次提出了机器智能的概念。 论文还提出了一种验证机器是否智能的方法。 方法:人与机器交流。 如果人很难判断与之交流的对象是人还是机器,就说明机器是智能的。 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人工智能图灵测试。

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语音识别技术才能够将口头语言转换为文本。

2001年,计算机语音识别准确率达到80%。 从那时起,我们就可以提取口语的含义并做出回应。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语音和语义的区别,语音技术仍然无法像按键输入那样给我们带来足够好的沟通体验。

近年来,语音识别取得了很大的技术进步。 演讲中,交大讯飞监事会主席刘庆峰在演讲的同时使用了最新的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让演讲内容以中英文实时呈现在大屏幕上双字幕。 错误的。 识别准确率超过95%。 随着技术的进步,语音优先的基础设施变得越来越重要,亚马逊、苹果、谷歌、微软和百度都在迅速部署语音优先的软件、软件构建快车和平台。

最新文章